“十一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稳定、快速、健康增长,有力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也为“十二五”各项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是我市加快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的战略机遇期,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投资的保障性作用,根据《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宝鸡市“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投资规模、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要工作措施等。
一、“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成就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西部大开发以来,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2006年突破200亿,2010年超过750亿元,投资规模提前一年达到累计1800亿元的“十一五”目标。
2、投资是第一拉动力。 依据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十五”时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3%。“十一五”时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0%。因此,投资一直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
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增长较快。由2006年的32.5%增长到2010年的45.8%;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62.2%降到2010年的50%。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在2006-2009年之间均不足5%。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加大。2006-2010年,我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矿业所占的投资份额上升,分别上升了8.6、4.3、3.8、1.5、0.8个百分点,行业结构变化体现了产业转型与升级。
三是国有经济比例高于非国有经济反映了近年来我市投资主体结构不够均衡化。国有投资由2006年的35.3%上升到2010年的57.7%。
4、项目建设成就斐然。2006年平均单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为1.52亿元,2010年平均单个项目年度投资增长到2.58亿元,同比增长1.7倍。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00个,累计完成投资1350亿元,年均270亿元,是十五期间年均投入的2.1倍,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宝鸡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总量依然偏小。虽然我市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由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但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2010年我市投资总量达到751亿元(核减前为835),在全省11个地市中名列第四。
2、结构矛盾比较突出。2010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占全市城镇投资比重为52.9%;扩建项目投资占31.7%;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比重只有11.7%。与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3、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201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45%,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在95个建制镇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超过5万人的只有虢镇和蔡家坡镇,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建制镇仅占14%。
4、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统筹发展的经济区。我市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均规模、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低于目前我省平均水平。
二、“十二五”宝鸡固定资产投资的内外部条件分析 (一)内部基础 1、投资是加快我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五”时期,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了8.4个百分点,“十一五”投资对GDP增长贡献了18.2个百分点。对我市来说,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投资的更快增长来支撑。
2 、我市仍有较大的投资需求与空间。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双双加速发展时期。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存在巨大投资空间。这既是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所在,也是我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3 、我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经过“十一五”的持续提升,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76.09亿元,提前一年完成800亿元的“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124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十一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0.69亿元,是“十五”时期完成投资的4.1倍;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18.44亿元;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10.7∶57.9∶31.4调整为“十一五”期末的10.7∶62.9∶26.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外部条件
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鄂尔多斯盆地规划的实施为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载体。《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批准实施,使关中平原成为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驱动器之一,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投资的热土。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会越来越多,规划中的600个项目陆续实施,必然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综合开发规划》即将批复,这将使宝鸡能源化工基地迅即进入快速开发的新阶段,一大批规模大、投资多、水平高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使宝鸡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引擎之一。
三、“十二五”宝鸡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预测 1、总量预测。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976亿,在“十二五”末经济总量将达到2000亿元,每年的GDP毛增长率保持在14.5%,以此为基础可以对今后5年的投资增长率进行反推,可以测算满足经济增长率为13%的投资增长率为25.8%。根据此预测结果和全省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的情况,我市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议采用25%的中速增长速度,以此为目标测算“十二五”的投资总量将达到7715亿元(按2010年核减后基数测算),这是符合实际且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目标。
附表:
宝鸡市“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年度 | 十五 | 十一五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十二五 |
投资额(亿元) |
|
| 752 | 940 | 1175 | 1469 | 1836 | 2295 | 7715 |
年均增长率(%) | 21.8 | 34.9 | 30.7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投资额(亿元) |
|
| 752 | 977 | 1270 | 1652 | 2147 | 2792 | 8838 |
年均增长率(%) |
|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2、结构预测。根据我市十一五消费和收入的发展变化,结合十二五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可以分析得出未来我市几个趋势性的判断:一产投资比重略有上升,二产投资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幅度较大。受国家能源重点西移的影响,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中大部分行业投资比重都出现上升趋势。
四、“十二五”期间宝鸡固定资产投资重点与项目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市项目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大环境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鄂尔多斯盆地(宝鸡部分)规划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微调,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我市而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虽然比过去有明显改善,但还很不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对外开放力度和融资手段不强;资源开发刚刚起步;大城市建设和城镇化战略,短期内带动的消费增长有限;外贸形势不佳,对经济贡献率弱小,这些都决定了我市经济增长在“十二五”时期内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
(一)“十二五”项目建设面临的基本任务:一是投资要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二是投资要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三是投资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四是要着眼于创新完善投资体制。
(二)“十二五”项目建设遵循的原则:一是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二是坚持科学协调的项目带动战略。三是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三)“十二五”项目建设方向和重点: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策划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00个,总投资533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共320个,总投资3015亿元,占57%;基础设施项目共280个,总投资2317亿元,占43%; 100亿元以上的6个;50亿元以上的19个;10亿元以上的62个;5亿元以上的64个;1亿元以上的449个。主要体现在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工业强市工程项目170个,总投资1834亿元,占34.4%;
现代农业工程项目97个,总投资594亿元,占11.1%;
文化旅游工程项目66个,总投资475亿元,占8.9%;
市场商贸工程项目80个,总投资504亿元,占9.4%;
交通枢纽工程项目44个,总投资1406亿元,占26.4%;
城乡建设工程项目103个,总投资444亿元,占8.3%;
生态环保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21亿元,占0.4%;
社会保障工程项目30个,总投资54亿元,占1.1%;
1、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以扶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依托,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推动12户大企业加速扩张。重点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专用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能源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烟酒食品、建材工业等支柱产业集群。落实龙头企业带动,必须突破园区发展。继续举全市之力推动宝鸡高新区跨越发展,大力支持蔡家坡开发区突破发展。重点扶持建设姜谭、长青、绛帐、霸王河、凤州、千阳、陈仓、金河等一批产业园区。支持和建设一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和创业中心;建设宝鸡科技新城和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十二五”期间,完成工业产业投资1800亿元。
2、现代农业工程。以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六小工程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实施以工代赈、移民搬迁等项目;突出抓好防洪保安工程、渭北旱塬及西部山区节水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实施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乡镇供水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小水电开发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南山北坡绿化工程、小城镇建设等工程。着力建设优质小麦和高产玉米基地、优质苹果和猕猴桃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良种培育推广基地、畜牧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农村建设投资800亿元。
3、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大力开发法门寺、太白山综合旅游区,全面推进旅游“五大板块”建设。建设法门寺文化园、华夏始祖文化园、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着力建设太白山—天台山—通天河为主的自然生态产业带、以扶风—岐山—千阳—凤翔—陇县为主的历史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文娱演出业、动漫和创意产业,配套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推介中心、购物中心和住宿、餐饮、娱乐项目,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十二五”期间,完成文化旅游投资600亿元。
4、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围绕现代流通体系、农村流通网络、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县域商贸业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大建设重点,以建设西部“大物流”为载体,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加快陈仓物流园区二期建设,全面推进石坝河、清姜等6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宝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等,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区为支撑、城乡协调发展的流通格局,把宝鸡建成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完成商贸流通产业投资600亿元。
5、交通枢纽提升工程。抓住关天规划实施机遇,围绕巩固和提升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打造“三横五纵一环”的市域干线公路网和铁路“十字骨架”。开工建设合凤高速、宝汉高速,论证建设宝鸡支线机场,规划建设城市快速干道。积极配合国家、省完成宝鸡至徐州快速客运铁路专线、宝鸡铁路南客站、宝鸡铁路南编组站、西宝高速宝鸡段扩能改造、宝鸡环城高速等。实现我市到周边省会城市当日到达、与毗邻中小城市当日往返、市到县1小时到达。“十二五”期间,完成交通设施投资1000亿元。
6、城镇化推进工程。在城市空间上推进市区建设“东扩南移北上”,加速陈仓区和市区融合进程,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向东承接西咸辐射向西扩大关天规划影响;加快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道路、供气供热、邮电通讯、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绿化、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社区化的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商业网点、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高起点规划和建设蔡家坡地区,按照关天规划区三级城市的标准,加快凤翔和岐山撤县设区步伐,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省级重点镇和“关中百镇”为重点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十二五”期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800亿元。
7、生态环保工程。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为抓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建设,推进生态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大力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和市域其他河流的生态综合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环境保护工程;大力推进区域热电联产、建筑节能、余热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推进县城和村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管理机制,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实现无害化处理。“十二五”期间,完成生态环境建设投资500亿元。
8、社会保障工程。以关注民生为根本,加大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化体育、文物、旅游等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响宝鸡技工品牌。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市广电中心和图书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被征地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和示范市场,促进全民创业。“十二五”期间,完成民生保障建设投资800亿元。
五、对策建议 “十二五”是宝鸡由速度向效益转变的重要五年,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投资经济效益的发挥,也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实施两个规划,形成新的增长极。 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鄂尔多斯盆地(宝鸡部分)规划”的实施,加大投资力度,保持适当投资强度,为经济持续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加快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尽快谋划一批投资大、关联度强、支撑作用明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和总量扩张。尽快收集一批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着手筹办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大会,吸纳国内的优质生产要素来为我所用。尽快启动一批已经成熟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尽力争取提前开工,以形成更多的工作量。尽快包装整合一批区域内的中小项目,更多地挤入国家和省产业布局的总盘子,有利于立项和银行审查融资。
(二)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形成新的投资亮点。 后备项目不足已成为制约投资长期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因此,谋划策划项目成为投资工作的首要环节。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新理念,跟进一批如太阳能光伏与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及其设备制造等新能源项目,开发一批高效节能无排放燃煤锅炉等节能环保项目。围绕科技发展新趋势,结合宝鸡地区的稀有金属非金属资源,加快发展钛材料、金属复合材料、光伏电池材料、陶土材料、稀有金属等新材料项目;加大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开发新药品种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围绕第三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发展商业流程外包、信息服务与交换技术中心开发等软件和服务外包;以物流基地为切入点,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依托装备制造业衍生、延伸、扩张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我市现有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大规模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多搞配套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把投资用在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地方。
(三)突破投资瓶颈制约,释放新的投资支撑力。 多渠道聚集投资资金。继续实行银企银政联席会议和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机制,保证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加快引进外资。必须把引进外资与优化经济结构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外资参与支柱产业建设和新产业的发展,参与重大技术改造;更加重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构建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的产业和企业平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未来投资项目必须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提升。要充分利用建设宝鸡科技资源统筹示范实验区的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开展自主创新;注重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交流,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群体,着力培养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保障重点项目高质量、高水平的向前推进。盘活土地存量。必须要改变上项目就要新批土地的思维方式,注重盘活土地存量,适当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对于审批后两年内没有实施的项目,要依法收回土地;对不符合产业导向、技术低、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的项目,要减少土地使用。
(四)加快投资体制创新,形成新的投资活力。 单一的政府投资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必须实现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的转换。政府投资要逐步从基础建设领域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并通过政策引导,带动民间投资向新领域集中,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快国企改革。加快培育、催生一批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国企集团。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以股份制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大力抓好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激发创业活力。营造创业投资氛围,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形成创业环境比较优势,更多更好地吸引创业人才、聚集创业资本。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储备库制度。严格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和项目社会风险评价。建立起投资项目信息系统和社会服务体系,利用中介机构全面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工作,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