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1600521X6/2022-02997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7-26 18:25:46
名  称:关于印发渭滨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宝渭政发〔2022〕16号

关于印发渭滨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7-26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现将《渭滨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6日

政策解读:关于印发渭滨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渭滨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

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渭滨区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先行先试及示范引领作用,根据《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为主题,围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发挥标杆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时间持续压减、满意度持续提升、体验感持续向好,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引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工作目标

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营商环境高位推动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推动《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渭滨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深入实施,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开办和注销企业、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加强市场监管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和全省推出的典型经验做法得到有效推广,部分领域改革成为全省、全国标杆,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成为新的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市场主体保护

1.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全部实施、顶格减免;持续深入推进“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兜底”的办税模式,持续压减纳税缴费次数,为市场主体提供“税务管家”服务,探索实施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区税务局牵头,区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督促辖区内机构不断筛选适合涉农、科创、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持续增加,信用贷款、续贷业务余额持续增长,每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探索银行与宝鸡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及保险公司合作模式,推广融资担保“县域振兴批量贷”业务,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服务,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不超过1.5%。(区金融办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工信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化医疗保障服务,缩短办理时限,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定点管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创新高端人才认定、培养、引进、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海外引才和柔性引才,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配合做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聚焦“一老一小”,建立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文旅局、区医保局按职责分别牵头)

4.营造良好创业创新氛围。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利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构筑创新驱动发展优势。贯彻“1155工程”工作要求,打造“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开放共享,促进“双创”孵化载体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区工信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招商局、区商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铁拳”“蓝天”、奥林匹克标志、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震慑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探索建立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多方良性互动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诚信档案“黑名单”管理,依法依规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司法局、区文旅局、区林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扎实推进政企互动。深化政银企合作,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政银企对接会、政银企早餐会,通过定期走访、每月追踪、列出清单、做好台账、强化督办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动向、诉求、困难,抓好政策落地执行,细化量化帮扶措施,构建企业困难问题全流程协调解决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定期召开区级涉企部门干部专业能力培训,畅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渠道,健全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处理和反馈机制,主动接受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涉企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区工信局牵头,区纪委监委、区行政审批局、区城市治理指挥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在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领域,针对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而未履行合同约定,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形,探索建立补偿救济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督促各清欠牵头单位做好民营企业投诉线索核查办理工作;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探索“互联网+投资者诉求”纠纷化解模式,提升股东诉讼便利度。建立健全司法重整的府院联动机制,协调指导企业解决破产过程中涉及的企业注销、涉税事项处理、资产处置、职工权益保护等有关问题。(区人民法院牵头,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公安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8.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巩固简化企业开办改革成果,深入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开展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完善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清理取消对企业注册及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在餐饮、便利店等行业探索开展“准入即准营”改革,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证准营、证照同发”。推行企业注销“一件事”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建立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定期公布审查结果。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和限制竞争行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流程电子化。加大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打破地方保护。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着力纠正加重企业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建立我区工改审批平台,统一规范办理流程和指南,强化审批数据共享。做好中介服务超市应用,引导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进驻,推动中介服务规范高效。年内将政府投资和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90和5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住建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营造公开透明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环境。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推广应用远程评标、不见面开标,逐步实现项目进场登记、公告公示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在线实时动态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规范招投标投诉问题处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发布功能,规范信息发布行为,提高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推进进场交易,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和行为。(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分别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提升商事纠纷化解能力。深入推动中小企业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全面推行“信易收”“信易调”,建立健全完备科学的纠纷化解机制,开展网上立案、网上调解与网上合议,完善团队程序衔接和流转程序,细化人员分工,围绕简执案件的集中执行、集约执行、繁简分流、案件流转等方面提高执行效率,高效化解问题纠纷。(区人民法院牵头,区司法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3.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加强对清单内事项全链条全领域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对清单内事项逐项编制完成行政许可实施规范,提升行政许可标准化水平,年底前完成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并公布。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并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的衔接。(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大数据局、区发改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依托宝鸡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宝鸡市市场主体数据库,应用好相关企业数据、各级涉企政策,为“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实现企业办事全程网办、惠企政策精准匹配和网办直达,加快协同办公系统部署应用,为政府惠企政策制定出台、全区企业大数据汇聚分析、解决企业办事堵点问题、群众网上办事提供规范、便捷、及时、高效的网络技术支撑,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区大数据局牵头,区行政审批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市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全覆盖”。将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纳入“掌上办”,探索设立公安服务综合窗口,试行治安、户政、交管等公安服务“一窗通办”,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各类市场主体获取政策和服务的便捷性。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移动端与秦务员APP充分融合,服务内容向“秦务员”APP集中,全程网办事项占比不低于70%,鼓励企业群众线上办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做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交办问题处置,持续完善“好差评”五项机制,扩大“好差评”数据来源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通过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大数据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区城市治理指挥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对出台的惠企政策实行分类梳理和标签化管理,加强企业与政策匹配对应,主动精准推送政策。深化“互联网+风险推送”,促进税收、补贴、服务优惠政策直达快享,确保市场主体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区工信局、区大数据局、区行政审批局、区税务局、区财政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姜谭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7.拓展“跨区通办”事项广度。进一步扩充事项清单,逐步将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个性化事项纳入“跨省通办”和“跨区通办”事项清单中,着力打造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通办”服务融合发展,优化业务规则,规范办事标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发改局、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商务局、区大数据局、区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统领,完善统筹推进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开展“一件事一次办”办理环节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梳理,将服务对象办理“一件事”过程中涉及到的多个事项,通过整合政务资源、优化办理流程、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从准入到退出、公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事项“一次办”服务。推动系统重构部门内部操作流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推动更多领域实现“一表申请、一链办理、一次发证”。(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区卫健局、区大数据局、区医保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创新市场监管执法

19.建立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互联网+监管”检查事项清单中的同一事项进行统一规范,明确监管事项范围、内容和责任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完善审批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双回路”机制,实现审管闭环,确保有效衔接。规范综合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压减执法事项,减少多头执法、多层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队伍。(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局、区委编办分别牵头,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区司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监管方式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推动“一网通管”平台与信用信息平台充分对接,探索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根据信用风险类别确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并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定期开展全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考核,制定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归并相似抽查计划、合并相同监管对象,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拓展部门联合监管覆盖范围。(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推进“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及时全面记录市场主体行为及信用信息,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分类结果常态化运用,结果分别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宝鸡”网站进行公示。建立健全联合奖惩对象认定机制和事后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出台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标准、程序及救济措施。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会员信用记录,开展信用承诺、诚信倡议、失信核查行动。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探索完善职业诚信体系,将重点领域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共享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人人有信可查。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依法实行行业禁入等惩戒措施。(区发改局牵头,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局、区民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立案查处的,对符合从轻或减轻情形的,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在文化执法、劳动监察等领域,实施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司法局、区文旅局、区人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复制推广先进做法

23.做好典型经验的复制借鉴。要认真研究省政府总结推广的90余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和部门职责,在消化吸收核心内容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将改革措施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围绕开办企业、纳税服务、获得信贷、市场监管等方面主动对标,学习借鉴,研究细化具体工作举措,认真组织实施,把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民法院、区政府办、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医保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按照职责分别牵头)

24.开展对外考察交流学习。坚持“走出去”学习借鉴的工作思路,主动对标省市兄弟县区先进做法,定期开展考察学习交流,主动发现可供学习借鉴的样本经验,结合区情实际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拓宽思路,在考察交流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确保“引进来”的经验在我区落地见效。(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民法院、区政府办、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医保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按照职责分别牵头)

25.全力推广“渭您服务”品牌。以“渭您服务”政务品牌打造为着力点,主动寻求创新突破,对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创建、政务服务品牌打造等全省领先的典型经验,坚持突出重点、展现亮点、解决难点,及时总结、提炼经验,为全市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创建等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做法,力争建设一批能在全省被推广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26.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指标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区职转和营商办,同时建立健全完善区政府主要领导总牵头、分管副区长协同推进、牵头单位推动落实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区职转和营商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领导责任,统筹推进本领域、本部门的改革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27.开展宣传推广。全面系统做好我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网站、新媒体平台等资源开展常态化创建宣传活动。各领域牵头部门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宣传报道创建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不断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

28.做好督查考核。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督查考核机制,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由各成员单位向区职转和营商办报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任务报送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同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作用,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查看、检查资料等方式不定期对各镇街、各部门营商环境创新示范改革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