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63763263D/2023-05598 发布机构: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3-08-0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脉“传下去”——渭滨区多措并举开拓文物保护利用新局面

发布时间: 10:39:43 浏览次数: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市博物馆考察时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今年以来,渭滨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保护文物资源、传承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为目标,守正创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创“火起来”、让文脉“传下去”,持续扩大渭滨文化对外影响力。

抓规范,让文保根基“强起来”。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机,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5次。完成石鼓山墓地出土文物评估定级工作,使渭滨区馆藏67件(组)青铜器有了专属“身份证”。贯彻省市关于加强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的要求,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做好辖区内重点项目和基本建设中的文勘和考古发掘工作。注重干部作风能力提升,选派文物干部参加全省重点博物馆及文物古建单位消防安全骨干培训班。完成《渭滨文物志》编纂工作。

抓安全,让文物管护“严起来”。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强化全区文物安全责任体系,逐级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实现了全区文保单位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全覆盖,进一步压实了各级文物安全责任。二是推进全区文物行业重大事故暨消防安全隐患2023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紧盯节假日、汛期、暑期等重点时段,开展馆藏及田野文物消防、防汛、安防设施安全巡查检查12次,开展文物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3次,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苗头,确保全区文物安全。

抓项目,让文保进程“快起来”。积极推进文保项目立项及落地实施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狠抓细节管理,高标准完成省级文保单位秦机毛泽东塑像保护修缮工程,历时5个月对文物本体出现的病害、老化破损等问题进行全面修复,并在塑像周围安装了文保单位标志说明碑和界桩。积极推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石鼓山墓地安防监控维修升级工程,设计方案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完成渭滨区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立项工作,编制设计方案并逐级上报至省文物局待批。多措并举加快了文物保护进度,筑牢了文物安全防线。

抓创新,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致力打造“渭滨文博”品牌,积极开展文物外展交流,让渭滨文物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上半年,先后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合作举办文物展览活动5次。策划推出为期3个月的“大‘户’人家:宝鸡市渭滨区石鼓山商周墓地发现十周年特别展”,共展出文物精品39组65件。参与举办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和合与共—古代动物造型与人文艺术展”“共饮一江水—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我区3件文物参展“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并在中国驻波兰使馆官媒平台上线推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渭滨文化通过云端走向世界。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授权我区15件青铜器图片入选《赫赫宗周·2023陕博日历》。策划定制“5·18国际博物馆日”考古盲盒,融入石鼓山出土青铜器元素,开拓了文物活化利用新局面,扩大了渭滨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