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16104816C/2024-00924 | 发布机构:区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4-04-2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区委、区政府: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渭滨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部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清单责任,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为切实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及时制订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通过技术推广,使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实现减量化。全年在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3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5%以上,配方施肥示范区配方肥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片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达43.21%。总体农药利用率达到42.2%,单位面积农药使用强度总体减少农药总量(商品量)共计1.31吨,比上年减少1.55%。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03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2个百分点。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0.3万亩,平均亩产405.3公斤,比常规习惯田块363.2公斤,亩增产48.6公斤,增幅11.6%,亩节肥1.5(折纯)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3-5%,亩均节本增效113.04元,总节本增效33.91万元。亩节约化肥1.5公斤(折纯),共节约化肥4.5吨(折纯)示范区化肥比常规施肥区减少8.7%,全面完成化肥减量增效(5-10%)目标任务。
(二)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制定下发了《渭滨区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各镇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落实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开展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培训,编印《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技术资料,印发技术宣传资料1500余份、悬挂横幅50条,对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开展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作业技术培训。在神农镇冯家塬、峪泉等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利用“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小麦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和大拖带犁机械深翻秸秆还田等示范作业,引导群众积极运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以技术利用实现禁烧目标,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同时不定期开展禁烧巡查工作,确保不点一堆火,不冒一缕烟,杜绝焚烧现象发生。截止目前,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06%,其中直接还田率达到91.36%。
(三)农业废弃物回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各镇及相关单位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年度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职责,印发《渭滨区关于加强农化产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通知》和《2023年渭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让农药经营者和农民群众真正懂得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重要意义和社会责任。渭滨区以供应端和使用端为主阵,在工作中按照“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为农资经营门店统一配备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桶,并要求辖区各农业园区、农药使用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化防治组织等农药使用主体,积极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全部回收义务,使我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基本形成,工作开展初见成效。
全年开展宣传培训4场,宣传指导20余次,悬挂宣传条幅10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发放农资经营行为告知书和签订安全责任书共计20份。协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渭滨大队,持续对农药经营门店、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了诚信经营机制,鼓励农药使用者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防止农药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4.9%,处置率达到100%。
(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农业农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省市会议精神,制定了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大力支持养殖户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后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吸收,因地制宜,就地还田,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二是有机肥加工模式。推荐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将畜禽粪便集中送往有机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从而加大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三是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和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达到有关标准,严禁乱堆乱放、偷排直排、污染环境,将保护生态环境转化为行业发展的自觉行动,引导其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2023年,我区畜禽粪污年产生量是16884.32吨,利用量15702.42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3%。
(五)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会同各镇村,充分利用媒体,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特征特性、危害特点、防控措施等进行广泛宣传,在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的同时,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的工作中来。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区农业农村局组建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综合防控技术小组,对各镇村农业外来生物入侵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宣传服务,指导做好农业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监测等。三是继续开展外来植物、病虫害田间普查,最终形成我区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普查“一单一谱”(清单和图谱),工作报告已初步形成。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新技术新措施应用。继续抓好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等新技术推广,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绿色高效优质的新技术覆盖率。同时加强农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指导培训,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利用,结合机耕、机收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农作物秸秆得以充分还田利用,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
(二)加大农业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普及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拉横幅、挂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让土地更肥沃,让农产品更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密切联系各乡镇,安排专人不定期巡查监管,不断开展对重点区域的巡查和指导,利用实地调研、台账抽查、智能终端采集等方式,对化肥农药投入、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加密布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问题,进一步落实责任,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附件:渭滨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事项清单.xlsx
渭滨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