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立足“两统一”职责和“四个定位”工作要求,凝聚共识,增强本领,高效履职,形成合力,为努力打造“五优”城区升级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滨新篇章贡献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围绕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按照“保总量、优布局、严执法、防舆情”要求,抓好耕地保护工作。一是印发《渭滨区田长制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试行)》等6个制度 ,将7045块耕地和4318块永久基本农田分层级设置为农田网格,责任落实到网格员。二是按照全区工作安排,会同镇(街道)、部门开展疑似非耕地图斑和存量新增违法占用耕地整改,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低效园地113亩整治,新增耕地108亩,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全区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产能不降低。
突出规划先行“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促进发展,围绕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镇村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一是完成总规报批工作,确定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3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28.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4万亩以内。二是推动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对姜谭、茵香河等6个编制单元,面积约21.23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针对“六号工程”博物馆、长岭中学改扩建等14个重点项目进行地块图则编制工作。三是开展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千万工程”系列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完成3个镇和9个村规划编制工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创新政策落实推动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聚力推进化解处遗“办证难”,通过摸实情况、查实底数、夯实责任和严实政策,在全市率先实施“证缴分离”,共办理首次登记10个项目,涉及27幢楼2500户,办理转移登记586户,其中,水岸丽园二期项目已累计办理转移登记175户;石坝河街道两侧整体改造建设项目累计办理转移登记234户、中苑名都项目累计办理转移登记177户。同时完成3个镇5200户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坚守安全底线以人为本防范地质灾害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紧盯重点领域,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持续向好。一是有效应对7•16暴雨山洪灾害。4个巡排查组会同2个专业技术协作单位,开展5轮90人次巡排查,排查出隐患58处,威胁农户447户1789人,发布地灾预警信息15条,启动“123”叫应响应机制15次,叫应区、镇、村责任人和群防群测员、巡查员1095人次,组织避让撤离群众72户154人,确保人员无伤亡。二是常态化开展地灾防治工作。编制印发《渭滨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18名群测群防员,张贴防灾避险明白卡200张。开展地灾动态“三查”132次,科普知识培训2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268条,完成应急避险演练16次,配置发放巡查监测设备和应急物资约3万元。三是抓牢地质灾害项目实施。完成神农镇峪泉村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民生实事项目,降低隐患点对21户85人,274间房屋安全威胁的风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靠前服务以要素支撑促进渭滨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绕省市区重大交通、电力、重点产业和民生实事等项目,用足用好中省支持政策,全面提升土地要素保障。一是加快项目用地报批。获省政府批复新增建设用地2个批次455.37亩(姜城村城中村改造和弘吉春天里住宅小区项目用地428.91亩、姜谭经开区标准化厂房项目用地26.46亩);组卷上报2个批次新增建设用地67.7亩(渭滨中学56.9亩、川陕路小学10.8亩)。二是依法做好土地征收。完成310国道改扩建1018.1775亩、石鼓镇110变电站项目7.34亩土地征地补偿预告知公告、征收安置公告、听证告知书发布;完成渭中二期56.925亩、石坝河党家村消防站项目8.437亩的土地征收补偿协议;开展了石鼓镇330千伏、110千伏高压线路、高家镇750国家电力项目和国电投风电项目电机基座用地协调、踏勘及附着物清点。三是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和闲置土地处置,有效盘活存量土地,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成如意茵香国学国医文化养生基地二期、陈家村城中村改造、轩苑姜源华府等项目7宗批而未供土地715.89亩的消化,占年度任务的105.7%,完成宝鸡供电局输变电工区项目闲置土地65.66亩的处置,占年度任务的333.3%,上报了天台山管委会茵香小镇、弘吉春天里处遗、姜谭经开区幼儿园等5个项目94.215亩供地资料。
2025年,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将继续围绕全力打造“五优”城区升级版,统筹做好“保资源、促发展、守安全、惠民生”,重点抓好耕地保护、要素保障、规划管控、地灾防治、确权发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