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深化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访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恒
发布日期: 2025-04-29 信息来源: 渭滨区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主持人]:欢迎广大网友收看渭滨区人民政府“在线访谈”栏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核心,以“三增”(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目标,系统性推进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振兴,为农业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渭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恒,对群众关心的乡村振兴领域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嘉  宾]: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通过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乡村振兴领域工作的相关内容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渭滨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兴区目标,聚力“两抓实”(抓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突出”(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突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突出提升乡村高效治理、“两优化”(优化农民增收举措、优化农村改革驱动)工作重心,努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为持续打造“五优”城区升级版提供了基础支撑。

[主持人]:渭滨区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举措?

[嘉  宾]:产业发展举措有3个方面: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制定了《“渭滨五宝”特色产业提升壮大实施方案》,“一宝一策”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2024年实施花椒经济林改造提升4500亩,完成大樱桃等品种改良1010亩,天香林麝养殖场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渭滨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龙山玉珠葡萄产业联合体入选市级农业产业联合体。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强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努力提升示范带动能力,2024年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优秀合作社3个、市级家庭农场2个,新发展家庭农场5个,支持八鱼镇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三是推进质量建设。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秦岭玫瑰、厥湾油桃获绿色食品认证,上川金耳获有机农产品认证,秦岭瑾瑜玫瑰、晁金儿珍稀食用菌等4个产品入选“宝农优品”名录。

2025年我们将持续开展特色产业提质行动。一是计划新建荞麦、黑小麦产供销基地,建成龙山玉珠葡萄标准化科技创业示范园,樱桃面积突破1.3万亩、葡萄稳定在1万亩以上,林麝存栏突破3000只,金耳食用菌产量超30万斤。二是计划培育“宝农优品”3个、绿色农产品认证5个,建立电商直播基地2个,举办“五进”展销活动,实现渭滨特产线上销售额提升30%。

[主持人]:渭滨区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举措?

[嘉  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举措:一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推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考评、年度考核”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集中力量提升人居环境。2024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75座,建成苟家岭生活垃圾处理站,完成涉及19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工程,完成重点区域绿化59亩、乡村绿化提升150亩,建成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个、示范户83户,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3个,石鼓镇入选全市村庄清洁行动先进镇。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2024年实施了31个农村建设项目,清姜河石拱桥、固川渭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完成石峪路改扩建27公里,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试验段建成通车。完成6个村14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和晁峪村、枣园村、甘庙村集中供水提升改造,受益人口超3万人。优化提升5G网络建设,农村用户千兆光网覆盖率95%以上,高家镇建成全市乡村建设示范镇。三是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区长、局长、镇长、村委会主任、校长、家长、师长“七长”责任制,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现象。落实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积极开展文化进乡村流动服务宣传活动,全年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60场次。积极协调、推动市级医院与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工作,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区49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农村居民民生保障持续优化。四是推进三产融合。以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建设为主线,全力推动茵香河、清姜河、晁峪河3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重点打造神农大樱桃、秦岭玫瑰、南山葡萄、晁金耳等10个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观光、生态景观、文旅景点等串点成线、业态融合,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农旅结合的新样板。胡家山、太平庄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上川村获评首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主持人]: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直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话题,请介绍一下渭滨区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嘉  宾]: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渭滨区聚焦因病、因学、因灾(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致贫返贫等关键因素,创新推行“三步协同”防返贫工作模式,及时化解各类致贫返贫风险。一是确定监测帮扶对象。监测对象主要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或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以下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是指人均纯收入在我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收入标准内,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返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是指人均纯收入在我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收入标准内,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的一般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是指人均纯收入超出我省监测范围收入标准,但因受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致家庭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使其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的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可以是脱贫户,也可以是一般农户。二是及时申请纳入监测。符合监测标准的农户可通过3种途径提出申请,并作出承诺如实提供家庭情况,授权查询家庭资产信息。(1)向村委会书面申请,(2)通过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手机APP申请,(3)通过拨打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电话提出申请。严格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程序和步骤,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公开、公正、透明。三是落实帮扶政策。在监测对象识别认定后(除风险自然消除外)30天内落实帮扶措施。目前我区已出台了产业到户帮扶、务工就业交通补助、公益性岗位、小额信贷、危旧房改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贴、医疗救助、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社会综合保障帮扶、防贫保险等政策。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不再帮扶,但有的政策可以延续。

[主持人]:脱贫户是否还可以享受帮扶政策?

[嘉  宾]:“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是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要求,有关帮扶政策适用于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中的脱贫人口,即使消除了返贫风险,也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可以享受脱贫人口的相关帮扶政策。相关政策明确规定要延续的,也要持续落实。

[主持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还面临哪些困难?未来3年的重点规划是什么?

[嘉  宾]:当前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农业人才断层与青年流失问题严重。农村青壮年外流严重,常住人口中青壮年占比不足30%,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人返乡后因缺乏技术支持和就业平台而难以扎根,农业面临“无人种地”的隐忧,粮食安全风险加剧。二是土地政策矛盾。宅基地限制性政策与资本准入的矛盾突出,土地闲置与资源盘活难题并存。产业结构单一与同质化,传统农业依赖度高,部分重点村资源虹吸效应明显,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资源短缺、供给不平衡。城乡教育差距持续扩大,村医短缺、农村老年群体占比高,养老设施不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未来3年重点工作主要有:一是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根据《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细化村庄分类标准,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强化产业升级(如农产品加工链延伸)和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挖掘文化资源,改善公共环境。二是强化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续期试点,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激活土地流转市场。三是推动城乡融合与产业协同。促进城乡要素互通,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人才、技术下乡。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电商人才。通过政策协同和基层创新,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主持人]: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村群众将会早日实现全民致富,让每个人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让我们对李局长的介绍表示衷心感谢!

[嘉  宾]: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渭滨区乡村振兴工作。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