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访渭滨区数据局局长齐小庆
发布日期: 2025-08-15 信息来源: 渭滨区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主持人]:欢迎广大网友收看渭滨区人民政府“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渭滨区数据局局长齐小庆,围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题,解答群众关心的数字经济领域热点问题,并与大家互动交流。

[嘉  宾]: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在线访谈,与大家分享渭滨在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欢迎大家提问交流。

[主持人]:请先介绍一下渭滨区数字经济基本情况?

[嘉  宾]:好的。近年来,渭滨区始终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渭滨区四大新兴领域(传感器、微电子、机器人、数字经济)之一,我们坚持园区化推进、集群化发展、产业化培育,数字经济生态圈初具规模。作为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渭滨区已初步形成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消费互联网为主导的产业生态,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字文化、人工智能、行业大数据等新生业态蓬勃发展。目前,全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800家,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00亿,占GDP比重达到16%。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渭滨区数字经济坚持“园区化推进、集群化发展”,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嘉  宾]:“园区化推进、集群化发展”就是集中资源,打造产业生态,提升产业规模和协同效应。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扣“一核多点”发展目标,积极打造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呼叫产业园、智算产业园等多点布局的“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经过多年培育,园区累计入驻162户,从业人员近千人,有效孵化了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显著提升了区域数字经济的规模与质量,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主持人]:我们感受到渭滨区目前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还是很不错的,那在数字经济与三产融合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嘉  宾]:近年来,渭滨区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三大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领域。我们着力提升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启动“千兆社区,千兆乡村”工程,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千兆光网100%覆盖,开通200个行政村光缆,农村用户千兆光网覆盖率超95%。同时,围绕水肥灌溉、环境监控、加工仓储、电商直播、休闲体验等产业链条,推动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落地了神农镇太平庄四季春田园综合体、高家镇上川村智慧云仓等一批“数农旅商”融合的现代农业项目。二是工业领域。我们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两化融合“四大工程”,构建工业云平台,推动传统产业“上云用数赋智”。目前,宝光真空、宝石管业等16户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宝桥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全区新增智能化设备623台套,重点环节工业机器人应用率达40%以上,40余户规上企业实现触网升级,16户获评智能工厂,工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速。三是商贸领域。我们通过直播电商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以“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激活本地商贸市场,提升产品质量。重点推广“渭滨五宝”,开拓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建成包括秦岭玫瑰园基地在内的市级挂牌直播基地4个,联动11县区电商联盟开展常态化直播带货。同时,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拓展业务,抢占市场。

[主持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的基石,请问渭滨区在“新基建”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嘉  宾]:渭滨区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重点在以下两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一是持续完善网络设施建设。2024年全区新增5G基站227个,已累计建成1880余座,覆盖密度达96%,位居全市前列。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和网络承载能力,建成千兆小区95家,建设千兆光端口102万个,发展千兆用户超8万户。二是扎实推进算力设施建设。建成国家B级标准算力中心(包含数据中心)8个,目前全区总算力近240PFlops,为全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持人]:听完您的介绍,感受到渭滨在新基建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那么除了在提升硬件基础外,在企业发展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鼓励措施?

[嘉  宾]: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我们坚持“政策引导”与“真金白银”双管齐下,着力构建全链条扶持体系:一是健全政策体系,明确转型方向。我们相继出台了《渭滨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渭滨区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渭滨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实施意见》《渭滨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实施意见》以及支持工业技改六条激励措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和路径支持。二是强化资金激励,提振发展信心。政策贵在落实,仅2024年,我们就对52个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改项目,集中兑现奖励400余万元;对28户数字经济类企业,落实奖励80余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有力推动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主持人]:渭滨区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有哪些代表性的案例?

[嘉  宾]:渭滨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代表,其中,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邦软件)和陕西翼迅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迅科技)是两家极具代表性的标杆企业。立邦软件是数字服务领域的资深践行者,其打造的钛及钛合金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功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该中心作为推动钛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核心载体,通过多元数字化路径,为钛产业精准植入“数字心脏”,有力推动了钛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渭滨区乃至宝鸡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翼迅科技是数字产业化领域的中坚力量,始终专注于大数据研发与应用。其研发的“宝鸡智慧畜牧业大数据云平台”已升级为省级畜牧业应用系统,成为动物免疫监督的数字化标杆。平台贯通“省、市、县、镇、村、场”六级体系,实现动物全流程动态监管。该平台屡获殊荣,包括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并在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陕西赛区现代农业赛道斩获一等奖,有效推动了区域畜牧业的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主持人]:渭滨区在推进数字治理方面有什么举措?

[嘉  宾]:在推进数字治理方面,渭滨区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核心基础,深化拓展“数字渭滨”特色应用场景,双轮驱动提升治理效能:一方面,夯实数字政府根基。全面落实《宝鸡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强化渭滨数字政府云网体系建设,优化推广“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区级政务服务大厅、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接入政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6%。建成“智慧城市”监督指挥平台,整合雪亮工程、综合治理、市容执法、网格化管理、12345市民热线等应用,推动城市管理向“数字治理”转变,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创新“数字渭滨”实践。打造渭滨区企业服务平台,立足渭滨优势产业链发展、政府服务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各项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精准直达企业;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数字综合监管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变革,整合原“林长、河(湖)长、田长、秦岭管山”等“四长制”,利用数字化破解数据共享难、力量分散问题,提升秦岭生态保护效能;构建渭滨区数字社区(乡村)智能化管理平台,聚焦基层应用场景,建设“基层数据一张表”“全科网格化管理”“AI网格员”等,实现数据统筹归集整合,高效辅助决策,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渭滨区在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方面的成绩都可圈可点,那么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

[嘉  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四大主要短板:一是数据资源统筹利用能力不足。表现为政务、产业、社会数据共享效率有待提高,标准需进一步统一,“数据孤岛”问题依旧存在。二是产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力度需加强,中小企业面临转型成本高、路径不清等难题,整体呈现碎片化、初级化状态。三是数据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龙头企业引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智能制造、AI、大数据等领域原创性成果较少,产业创新生态尚未成熟。四是专业人才供给存在缺口。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引进难、培养慢、流失快”,企业技术骨干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人才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亟待提高。

[主持人]:针对这些问题渭滨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嘉  宾]:针对当前短板,我们将聚焦四大关键方向精准发力:一是筑牢数据底座。通过建设数据资源交换平台、统一门户和基础平台,整合行业系统、打通省市数据接口,实现上级对接与本级互联互通,破除“数据孤岛”。二是深化产业赋能。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在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上实现全方位深度转型升级。三是强化创新引领。着力培育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链。四是夯实人才根基。构建“引育结合”支撑体系,通过“柔性引才”联动高校资源,分层分类培训核心产业企业人才,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匹配度。

[主持人]:非常感谢齐局长的详细解答。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嘉  宾]: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渭滨数字经济工作,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