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B
签发人:蔡博成
宝渭文旅函〔2025〕17号
邹荣涛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我们衷心感谢您对渭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您在提案中精准地指出了当前我区非遗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这对于推动我区非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您在提案中提出,应对茹家庄清代墓碑展开全面摸底调查,通过标签标注或立碑的形式,对这一历史文化遗迹予以妥善保护;同时,针对已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需构建常态化宣传推广机制,扩大其影响力;此外,还建议学习凤翔十二生肖泥塑在“非遗文创”平台的成功售卖经验,将冯家塬黑陶等具备经济实体属性的非遗项目,申报列入陕西文旅惠民APP“非遗甄选”平台,以此助推我区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这一系列建议极具前瞻性与建设性,对我区文化旅游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极为积极且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强大推动作用。在此,我们诚挚地向您表示衷心感谢,并诚恳接受您的宝贵提议。
二、办理情况
接到区政府办公室转来您的提案后,我们认真分析提案精神,细化办理措施,并强力推进。
关于您提出的各项建议,我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关于标注立碑
我们高度重视对全区历史文化的全面摸底调查工作,目前,渭滨区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已圆满结束,普查数据已报送至省文物普查工作组,正等待审核。此次普查全面覆盖渭滨区辖区,对具有等级的文物均已详细登记在册。
针对您提及的茹家庄墓碑情况,我们与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以下两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文物征集方案。博物馆将迅速组建专业团队,制定严谨细致的文物征集工作方案,主动与茹家庄村委会展开积极沟通,就文物征集事宜完成协商。若征集成功,后续将依据文物保护规范,妥善安置墓碑于博物馆内,同时做好相关的展览规划与信息标注,让公众得以了解其历史价值。
2.原址保护方案。若因周边环境、村落规划等客观因素限制,导致文物征集难以实施,我们将启动原址保护程序。由专业文物保护团队制定针对性的原址保护计划,对墓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设置文物保护标识牌,详细介绍墓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信息,在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的同时提升公众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知。
我们将建立长效跟进机制,定期检查方案实施进度,确保茹家庄墓碑等历史文化遗迹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关于宣传支持
目前,我区针对非遗项目推行“一核引领,多元传承”的宣传策略。“一核引领”是以国家级非遗项目“炎帝祭典”为核心,每年清明节前后及农历七月初七,我们都会举办盛大的相关活动,吸引众多民众参与,极大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多元传承”则聚焦于其余非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多元方式展开宣传,包括:
1.重大节日庆典宣传。在各类节日庆典期间,我们精心策划,将非遗项目融入文艺汇演之中,同步开展展览宣传。借此契机,让广大民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增进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积极参与展销会。我们全力推荐并支持适宜的非遗项目,踊跃参与西安、渭南、兰州、天水以及宝鸡各县区举办的展销活动。在展销过程中展示其精湛技艺与独特产品,有效扩大了自身影响力,拓展了市场空间。
3.定期举办流动展览。每年定期组织流动展览,诚挚邀请非遗传承人深入基层,开展非遗项目宣传活动。此举旨在让非遗项目重新回归民间,扎根民众,夯实非遗项目的群众基础,使其传承与发展更具活力。
您所关注的夏砑壑清曲、渭滨唢呐等项目,同样受益于上述宣传方式。不仅如此,我们还特别为这些项目拍摄了专门的宣传视频,通过线上渠道积极参与各类比赛,进一步提升了它们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对于与宝鸡大剧院或宝鸡音乐厅的合作事宜,我们计划先行在本辖区的“周礼乐府”进行试点演出。届时,我们将密切关注演出效果,广泛收集民众意见。若演出反响热烈,得到民众的高度认可,我们将依据实际情况,积极与宝鸡大剧院或宝鸡音乐厅进行深入对接,推动非遗项目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吸引更多观众关注非遗文化。
(三)关于助推发展
目前,我区拥有多个具备经济实体属性的非遗项目,其中涵盖省级项目渭滨陶器制作技艺,市级非遗项目文善王疮疡药膏制作技艺,以及区级项目渭水石雕技艺、天秀香包制作技艺和西府钩织技艺。为推动这些项目的持续发展,我们严格依照相关政策,从宣传推广、资金扶持、场地保障等多个维度,为各项目提供了差异化且有力的帮扶。
以渭滨陶器制作技艺为例,我们在神农镇冯家塬的原址上,精心打造了“渭滨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助力其扩大了生产与展示场地,还积极协助申报各类保护资金,为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当前,渭滨陶器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杨甲虎所产出的陶器产品,凭借精湛的工艺,已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忠实受众群体。此外,我们充分借助“非遗进校园”等优质平台,成功助力传承人与多所中小学搭建起研学合作机制。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让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也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销售路径,显著提升了该技艺的社会影响力。
关于将渭滨陶器产品投放至陕西文旅惠民APP“非遗甄选” 平台的提议,我们早在2024年便已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沟通。鉴于传承人年近八旬,在APP等数字化软件的操作使用上存在实际困难,且目前正全力物色合适的下一代传承人人选。待新传承人确定后,我们将即刻与其紧密对接,全力推进产品数字化销售相关事宜,确保该非遗产品能够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推动渭滨陶器制作技艺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对于文善王疮疡药膏制作技艺、渭水石雕技艺、天秀香包制作技艺和西府钩织技艺等其他具有经济实体的非遗项目,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其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更多创新发展路径,助力各项目在文化传承与市场拓展中实现双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尊敬的邹荣涛委员,我们将围绕区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与执行力,对非遗文化相关工作的职责进行细化。全力以赴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深挖非遗项目背后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积极探索非遗经济的提振路径。借助各类平台资源,促进非遗项目与市场接轨,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以实际行动推动渭滨区非遗事业蓬勃发展。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渭滨文旅产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为渭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尽智出力。
(联系人:李高欢,电话:0917-3126082)
宝鸡市渭滨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