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一)主动公开
2022年以来,中心坚决落实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等工作,根据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对要求公开的政府信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定时限内在门户网站及公开栏目进行公开。2022年以来共主动公开69条政务信息,其中包括中心网格“四长”制专项检查、渭滨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考核工作、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微信公众号“渭滨区智慧城市治理监督智慧中心”发布信息152条。
(二)依申请公开
本年度,渭滨区智慧城市治理监督指挥中心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政府信息管理
2022年以来,中心结合工作实际,要求中心各股室认真学习政务公开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坚决保障相关工作高效运转,通过持续健全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全方位提升中心信息公开水平。中心严格执行政务公开保密审查相关规定,在政务信息公开前,依据《条例》相关规定对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确保中心公开的政务信息不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坚决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平台建设
中心承担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民随手拍、城管机器人发现的案件派遣及考核工作。通过全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企业、群众通过省级平台转派、人民网、西部网、市长信箱、电话投诉等渠道的咨询、投诉、求助、建议等各类诉求工单,按照市级工单办理时限规定及时修改我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考核方案,极大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五)监督保障
中心2022年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办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责任部门,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发布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坚决落实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拟稿股室必须明确信息的公开属性、类别,必要时注明发布理由,由股室负责人、办公室审核后,交由分管领导同意,报主要领导签批。严格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落实中心主体责任,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坚决落实逐级把关制度,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程序公开,对相关保密工作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六)建议提案
2022年度,渭滨区智慧城市治理监督指挥中心未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2年度,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务信息工作的人员培训力度有待提高,对相关条例细则掌握得不够扎实;二是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有待完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落实;三是政务信息公开形式传统单一,公开渠道不够广,形式创新融合度不足。
下一步,中心将持续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人员配备力量,提高工作认知深度
中心在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小组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小组成员的培训力度,采用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条例及细则,由领导小组成员有侧重地开展常规、专项和全面的督查,通过定期考核信息公开工作数量、质量的方式,增强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确保信息公开工作合规、有序开展。
(二)加强制度优化保障,强化队伍管理建设
中心在明确提出的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推动中心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的优化和创新,明晰各类信息更新维护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更新周期和办理时限,形成逐级包抓,责任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定期进行督查整改,确保中心信息公开工作高质量、高标准。
(三)加强工作创新融合,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加强信息公开工作规章制度学习的同时,利用中心平台、微博、公众号等互联网手段持续拓宽信息公开渠道,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增强工作创新力度,不定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工作案例及成功经验,加强交流研讨,探寻创新方法的同时带动工作人员积极创新信息公开工作的方法。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2022年,我单位未收取政府信息公开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