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美渭夕阳 暖胃暖心”——记渭滨区老年助餐服务改革之路

信息来源: 渭滨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5-02-27 08:55:44

【摘要】

为积极应对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助餐需求,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机制改革成为关注焦点。渭滨区借“美味”之意,开展“美渭夕阳  暖胃暖心”改革行动,此次改革旨在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政府主导,整合多方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老年人用餐安全。优化助餐点布局,结合社区分布和老年人密度,建立多个助餐点,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方便老人就近就餐。引入专业的餐饮团队和志愿者服务,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部分日间照料中心开设社区食堂,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助餐服务格局。优化订餐和配送流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老年人的订餐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口味偏好,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膳食方案。加强监管机制,定期对助餐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老年助餐改革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饮食问题,还增进了社区交流,为老年人营造了温馨、关爱的生活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改革背景】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老年人用餐服务需求,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民发〔2023〕58号),陕西省民政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陕西省积极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民发〔2024〕34号),宝鸡市民政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宝鸡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宝民发〔2024〕81号)。

文件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统筹考虑地方财力、可持续性、兜底保障等因素,使老年助餐服务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相适应,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

宝鸡市工作目标设定为,全市统筹推进,以县(区)为单位分批实施。到“十四五”末,各级老年助餐服务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助餐服务设施布局得到优化,城乡社区(村)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特殊困难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以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的助餐全覆盖,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改革举措】

1.筑牢基础优服务。城市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开展之初,渭滨区严格按照全市统一的建设标准,坚持以老年人最根本的需求为导向,把餐厅建设作为日间照料中心的重点,把开展助餐作为首要服务内容,依托内设餐厅切实解决居家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新建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天助餐人数都在130-150人。涵盖了堂食、送餐和生食外带。一位85岁的老人因患眼睛疾病无法来餐厅就餐,养老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坚持每天送餐上门,直到两个月后老人康复。老人送来一面写着“雷锋精神 助人为乐”的锦旗表示感谢,真正做到了既“暖胃”又“暖心”。

2.多元参与激活力。为了更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效率,鼓励部分日间照料中心开设社区食堂,拓展服务范围,寻找合理的盈利点,激活内在动力,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运行机制,更好地助力老年人助餐。宝成社区日间照料位于宝成小区内,退休人员较多,居住比较集中,厂内职工人流量较大,各类人员的餐饮需求很大。在原有日间照料餐厅的基础上,成立了宝成社区爱心食堂,立足社区、服务老人,兼顾居民,为宝成厂区职工及辖区所有居民提供便利的就餐服务。为了保证社区的老年人按时就餐,与居民职工实行错峰就餐,同时在价位上予以倾斜,午餐米饭一荤两素,60-79岁每份9元;80-89岁每份7元;90岁以上每份4元;百岁以上及抗战老兵免费。开展对高龄、重残、重病老年人的送餐服务。马路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引进全国连锁品牌--“熊大爷”现包饺子,主要经营手工饺子、现包馄饨、鲜面系列、炒饭、豆浆及地方特产餐品。依托餐饮企业将品牌主题餐饮与传统老年餐厅有机结合,做到优势互补。为了保证老年人安全就餐需要,租用场地设立餐厅并开通安全就餐通道,餐厅内设专门老年餐桌,方便老年人安全用餐。所有餐品对老年人长期实行10%的价格优惠,鼓励老年人亲属子女为老年人办理就餐储值卡并给予优惠。宝鸡厚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中滩路社区和英达路社区各开办了一家老年人爱心食堂,以解决高龄老人买菜困惑,免除独居老人做饭忧伤,食堂以清淡为主,替老年人着想,以柔软为常,饭菜品种多样,经济实惠,老人享受20%优惠,适应各方,赢得大家翘指赞扬!已退休的原渭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容琳更是为其赋诗《夸夸中滩路社区老年人食堂》和《中滩路老年食堂赞》,表达了对其赞许之情。新建路东社区开设了企退便民小食堂、新华巷社区开设社区小食堂,建成后都由社会第三方运营,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利于民的经营理念,服务社区居民群众 ,主要经营面食及盒饭,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制定了优惠政策,70岁以上老年人用餐9折优惠;85岁以上老年人8折优惠;90岁以上老年人免餐费。

3.因地制宜显特色。丽园路社区老旧小区较多,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餐厅运行之初,就餐人数较稳定,随着爱心助餐系统启用后,每天售卖馒头供不应求,前来助餐的人数激增,日间照料中心食堂任务过重,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针对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特色小吃店较多的实际,他们因地制宜,联合社区对附近小吃店进行了筛选,与一些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沟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协议(商家供应的食品有馒头、花卷、荷叶饼、豆花、水煎包、菜盒、热米皮、米线、砂锅、烧饼、鲜面条等)。由丽园路社区寿尔康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在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进行登记注册,印制助餐券,为通过助餐系统刷脸认证的老人每天发放助餐券。老人在合作商家处使用此助餐券,每张券可抵扣一元人民币。即当月领取的助餐券须当月使用,过期视为作废。这种模式深受老人欢迎,既减轻了日间照料中心食堂的负担,又为老年人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食品品种,并且不受每天用餐时间的限制随到随用,老人只需在助餐系统开放时间段内过来进行刷脸认证即可。天健健康医养运营的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均已开展助餐服务。针对各个社区老年人就餐人数及不同需求,采用固定餐点售餐、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模式开展助餐,站点内部设有餐厅,老年人可选择在餐厅进行就餐,也提供送餐到家服务。

4.互帮互助促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助餐服务建立了“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资金保障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解决农村留守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高家镇晁峪村、新安村、符家村,神农镇邵家山村、大湾铺村,石鼓镇党家村、中岩山村的农村互助幸福院餐厅一直运营较好,老年人每餐只需两元钱就能在家门口吃到臊子面、扯面、凉皮、米饭等可口的家常饭。石鼓镇相家庄村属于城中村,集体经济较好,针对村中老年人就餐需求不高的现状,采取每月定期举办一次全村60岁以上所有老年人集体免费聚餐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互相沟通交流的机会,让老年人更好地体会到“互帮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意义,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

【改革成效】

自2022年我市开展老年人爱心助餐试点以来,渭滨区从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内设餐厅入手,按照“成熟一个,运营一个,因地制宜,多元参与”的思路,用心用情办好老年人食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老年助餐模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目前已形成了日间照料+助餐、社区食堂+助餐、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助餐、农村幸福院+助餐、发放助餐券等多种助餐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助餐点54个,其中城市助餐点24个,农村助餐点30个,全区覆盖城乡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市场化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个别助餐点单月最高助餐人次达1.2万人次,初步解决了居家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老年人助餐工作成效初显,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务已经变成了现实。